《建筑結構》期刊簡介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主辦:亞太建設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中國土木工程學會
????入選各類數據庫及榮譽稱號: |
中文核心期刊 |
? |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
? |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 |
? |
《中國學術期刊文摘》收錄期刊 |
|
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A) |
? |
建設部優秀科技期刊 |
創刊時間:1971年
讀者對象:設計院、高校及科研單位、施工管理、房地產等單位的廣大結構工程師。
主要欄目:包括工業與民用建筑中的混凝土結構、鋼結構、預應力結構、索膜結構、砌體結構、地基與基礎、工程抗震、工程檢測、房屋加固與改造、建筑新技術新材料開發等方面的研究應用成果、設計施工經驗以及工程事故分析處理、結構軟件的應用、規范和規程的修編及背景介紹、技術講座、國內外科技綜述、重點工程報道、科技簡訊、設計論壇、問題和討論、工程實錄。
報道特色:內容以實用性、科學性、導向性和資料信息性為特色。發行量始終居行業同類期刊之首。
發行渠道:郵局發行,郵發代號2-755。
建筑結構近年來的主要工作
(1)為充分發揮本刊的信息平臺作用,更好地促進業內的學術交流,提升相關專業的學術水平,本雜志社多次策劃組織了大型學術會議并以《建筑結構》增刊的形式出版論文集:
1)首屆全國建筑結構技術交流會(北京,2006年6月,450人);
2)首屆全國既有結構加固改造設計與施工技術交流會(北京,2007年7月,450人);
3)《汶川地震震害調查及對今后工程抗震的建議》報告會(南京,2008年9月,500人);
4)第二屆全國建筑結構技術交流會(上海,2009年4月,650人);
5)第二屆全國工程結構抗震加固改造技術交流會(上海,2010年6月,550人);
6)第三屆全國建筑結構技術交流會(深圳,2011年4月,近700人);
7)國際結構工程協會中國分會成立大會暨大型建筑鋼與組合結構國際論壇(上海,2011年11月,350人);
8)建筑結構抗震技術國際論壇(南京,2012年5月,450人);
9)復雜建筑結構彈塑性分析技術研討會(廣州,2012年11月,450人)
……………………………………
(2)以??驅诘男问郊袌蟮乐O計單位的優秀作品:業內也十分抬愛《建筑結構》,國內相當多設計院已在本刊上做過??驅?,比如:大連市建筑設計研究院(2012年第2期)、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2012年第5期???、廣州市設計院(2012年第6期)、浙江省建筑設計研究院(2012年第8期???、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2006年第5期)、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2006年第6期,2008年第1期,2009年12期)、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2007年第5期)、總裝備部設計院(2007年第4期)、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2007年第9期???,2009年第8期專欄)、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2007年第10期)、中國電子設計院(2007年第11期專欄,2008年第8期???、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2008年第1期,2009年第12期)、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2008年第9期)、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2008年第11期專欄)、中國航空工業規劃設計研究院(2008年第12期專欄,2009年第10期???、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2009年第1期武漢火車站專欄)近年來的優秀作品設計,在行業里引起了較大的反響。
(3)2005年10月開始推出《建筑結構.技術通訊》,隨正刊贈送讀者,單月出刊,全年6期?!都夹g通訊》因關注工程實際而受到讀者普遍歡迎,現主要欄目有:設計交流,工程檔案,熱點討論和專家答疑,軟件講座,產品與技術,海外技術瞭望,人物訪談,設計訪談,信息快遞等。
(4)針對設計人員需求舉辦結構專業培訓班:在上海、西安、成都、南寧、合肥、大連、武漢多次舉辦結構設計和規范應用、PKPM常見問題的研討班。
(5)2007年8月成立建筑結構理事會,并于2008年9月和2009年4月分別召開了第一屆、第二屆理事會(與本刊組織的大型學術會議同期召開)?,F有200家行業知名單位成為建筑結構理事會成員單位。
(6)建筑結構連續5次入選中文核心期刊并名列前茅。由北京大學圖書館和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合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四年出版一次,1992年至今已出版過五版,《建筑結構》歷次均入選TU建筑科學類核心期刊并名列前茅。此次在入選的28本同類期刊中位列第6,前5名依次為:巖土工程學報、巖土力學與工程學報、建筑結構學報、巖土力學 、土木工程學報。
《建筑結構》團隊
社長兼主編:王學東
副社長:魏星
執行主編:王彬
編輯部主任:吳定燕
副主任:時嬌嬌
運營部主任:李娜
事業部主任:熊文文
責任編輯:時嬌嬌
編輯:吳定燕、張梅花、時嬌嬌、李會珍、左丹丹、高洪濤、韓杰
(注:建筑技術所下轄《建筑結構》、《建筑技藝》兩本雜志及工程咨詢部,建筑技術所年輕團隊在院2010年春晚上的演出,可見視頻《編輯部在院春晚上的8分鐘演出》,有關《建筑技藝》的情況見www.atd.com.cn)
《建筑結構》編委會
主任委員:修龍
常務副主任委員:任慶英
副主任委員:汪大綏 丁潔民 王翠坤 柯長華 張雁 徐建 范重 王學東
資深委員:馬克儉 王亞勇 江歡成 吳學敏 沈世釗 陳肇元 周緒紅 邵卓民 周福霖 聶建國徐培福 容柏生 龔曉南 董石麟 謝禮立 藍天 岳清瑞 陳湘生 蔡益燕 魏璉
委員:丁大益 丁永君 干鋼 王立軍 韋宏 方小丹 鄧小華 左江 石永久 龍衛國 葉列平 葉燎原 白生翔 白國良 馮遠 馮大斌 呂西林 朱炳寅 劉建 劉立新 劉偉慶 劉金礪 劉維亞 劉瓊祥 齊五輝 孫遜 孫建超 孫慧中 貢金鑫 李霆 李云貴 李少甫 李亞明 李宏男 李英民 李國勝 楊慶山 楊強躍 肖從真 吳剛 吳一紅 吳耀華 何敏娟 汪洋 沈蒲生 張青 張謹 張小冬 張同億 張良平 張其林 張愛林 張毅剛 陳以一 陳志華 陳明中 陳彬磊 苗啟松 苑振芳 范峰 郁銀泉 羅堯治 羅赤宇 金偉良 金如元 金新陽 周云 周建龍 鄭文忠 趙西安 趙春山 趙基達 趙霄龍 郝際平 施祖元 施楚賢 姜忻良 婁宇 秦杰 顧強 顧祥林 錢稼茹 高小旺 高文生 高承勇 陶學康 黃小坤 黃世敏 黃兆緯 崔鴻超 葛家琪 韓林海 傅學怡 舒贛平 曾凡生 蔡健 樊健生 滕延京 潘文 薛素鐸 霍達 霍文營 戴雅萍